環境:RHEL 5.x/6.x
以下範例將建立使用 eth0、eth1 和循環制原則的 NIC 通道搭接,以實現容錯和負載平衡:
- 以 root 身分建立 Bond0 組態檔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 將以下行新增至 Bond0 設定檔:
DEVICE=bond0
IPADDR=192.168.1.10
NETWORK=192.168.1.0
NETMASK=255.255.255.0
USERCTL=no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BONDING_OPTS=“mode=0 miimon=100”
注意:據此更換 IP 位址、網路和網路遮罩設定。
注意:如需搭接選項的詳細說明,請參閱 Red Hat 的
部署指南。
- 開啟 eth0 的組態檔案: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編輯新增「MASTER」和「SLAVE」參數的 eth0 組態檔案:
DEVICE=eth0
USERCTL=no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BOOTPROTO=none
- 對 eth1 重複步驟 #3 和 #4。
- 開啟核心模組組態檔案:
RHEL5 # vi /etc/modprobe.conf
RHEL6 # vi /etc/modprobe.d/modprobe.conf
注意: RHEL6 上不存在 modprobe.conf 檔案。按照上面列出的步驟,將創建檔。
- 將以下行新增至 modprobe.conf 檔案:
別名 bond0 搭接選項 bond0
mode=balance-rr miimon=100
- 載入搭接模組:
# 莫德探針搭接
- 重新啟動網路服務:
# 服務網路重啟
- 查看 ifconfig 命令的輸出結果,檢查搭接介面是否已成功建立:
# ifconfig
輸出應列出 bond0 作為主伺服器啟動並運行,將 eth0\eth1 作為從站啟動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