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决
此帖子已超过 5 年
Community Manager
•
7.3K 消息
0
884
成立三年,准备IPO的云软件公司Pivotal再获融资2.53亿美金!福特微软投资
原文出处:南舒123 虎嗅网 http://www.huxiu.com/article/147894/1.html?f=index_feed_article
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近日,又一家云计算领域的独角兽诞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旧金山的云软件开发工具与服务公司Pivotal获得2.5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28亿美元,其中福特投资1.822亿美元,另一个投资参与方是微软。
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同时获得不同领域的两大巨头青睐?
Pivotal成立于2013年4月份,由Winodws之父、前VMware CEO Paul Maritz掌舵,早期投资者还包括EMC、VMware及通用电气,该公司业务主要包括销售系列软件工具和咨询服务,同时云计算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等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中,为企业级用户打造企业级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
据网易科技报道:
Pivotal CEO罗伯·米(Rob Mee)称,已创立3年的Pivotal计划进行IPO,但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该公司在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600万美元,同比增长56%;截至3月31日的年度常续性营收为1.15亿美元。
今年3月,Pivotal宣布与大众达成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在大众的柏林Digital Lab实验室联手开发软件与移动性解决方案。同月,福特成立了子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并于4月推出与Pivotal合作打造的产品FordPass。FordPass包括一款可帮助用户泊车、共享汽车、远程访问汽车及其它服务的智能手机应用。
Pivotal目前有超过2000名员工。今年,它先后收购了多家公司,其中包括CloudCredo、Neo、和Slice of Lime。去年,它开始将多项大数据工具开源。
福特将得到什么?
此次福特向Pivotal注资是传统汽车厂商寻求强化自身软件技术的又一案例。 在交通工具日趋科技化和智能化的今天,如果仅仅只是当传统的车企,就有可能在未来会被淘汰。而福特看的很清楚,同时其勇敢走出了非常有勇气的一步,就是拥抱硅谷的科技公司。
正如爱范儿编辑麦玮琪所说:
如今,汽车圈与科技圈间的界限被打破,车展早已不再仅仅为新车发布而存在,更是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争相秀出新科技的舞台。
事实上,福特的确在科技领域有着非常积极的动作。在不久前的北京车展上我们也看到了它们展出的 SYNC 3 车载系统,它能够像苹果 CarPlay 以及 Google 的 Android Auto 一样,连接手机后能读取手机上经过适配的 app 的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在开车过程中通过方向盘按钮和语音指令使用手机。最后就放上我们当时的试用视频吧。
据网易汽车报道,此前福特与谷歌曾进行过合作谈判,但至今并未达成一致,此次完成对Pivotal的投资,一方面是看中其主营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与亚马逊、微软及谷歌等公司的云计算平台技术合作关系,获得并且灵活切换上述科技巨头所提供的云服务。
早在去年底,福特就已经与Pivotal达成了一项为其三年的战略合作,两者联合开发有关Cloud Foundry的应用。福特利用Cloud Foundry以及Pivotal的大数据打造自身的车辆互联系统,并对其完成多设备以及手机APP的链接。
福特首席信息官马西·克莱沃表示,投资Pivotal是福特拓展车联网及无人驾驶业务的重要举措。“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兼顾自动化与移动化业务的公司。”
动点科技文章曾分析,对福特来说,此次投资 Pivotal 将是该公司进一步拓展连网汽车业务和无人驾驶汽车业务的重要举措,可以帮助该公司更好地以打造更快更智能软件为重点。此举进一步强化了福特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该公司将不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还将是一家依赖大数据的移动公司。福特还可以使用 Pivotal 的云计算帮助该公司新成立的移动部门实现更好的发展,并挺进云端。
微软将得到什么?
2014年,Pivotal推出Cloud Foundry云 专攻PaaS服务。微软自身也有云平台Azure,主要侧重PaaS与SaaS服务。云计算为亚马逊带来的红利有目共睹,微软也想凭借自身实力在云计算市场分得一杯羹。此次向Pivotal注资,在Azure云平台上运行Pivotal软件Cloud Foundry,更好的发展云计算业务。
据网易科技报道,
微软云与企业部门执行副总裁斯科特·格思里(Scott Guthrie)表示,“随着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从内部设施迁向公共云,我们对Pivotal的投资将会强化Pivotal Cloud Foundry与微软Azure之间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来服务全球各地的大企业及其开发者的需要。”